“你看,这一年365天,几乎每天都有活动。”4月6日上午,在张家口市下花园区的一间办公室里,张家口蓝天救援队队长王东升边翻着手中的队内活动简报,边为记者介绍着过去一年队里的工作。 在张家口开展多场搜救活动,组织防减灾知识普及宣讲进社区、进学校、进村镇……随着张家口蓝天救援队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王东升也变得越来越忙。 1989年从部队退役后,王东升成为国网冀北张家口供电公司输电运检室的一名普通员工。工作之余的他迷恋上了户外运动,并于2003年加入了北京绿野俱乐部——一支由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户外运动爱好者发起成立的民间援救组织。在那里,王东升找到了众多知音,接受了良好的野外救援培训。 2008年5月12日,突如其来的汶川地震发生后,王东升和北京绿野俱乐部的朋友们赶赴灾区。整整5天,王东升作为应急救援志愿者亲历了生的喜悦和死的悲痛。 回来之后的王东升,内心却再也走不出那次援救,汶川的一幕幕始终徘徊在他的眼前。 “有什么比生命更可贵呢?有什么比拯救别人的生命更有价值和意义呢?”抱着这种想法,2009年4月,王东升与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们组建了张家口蓝天救援队。 从那时开始,只要接到“呼救信号”,王东升便会和队员们背上救援背囊,第一时间赶赴现场。 如今,王东升已记不起自己参加、指挥了多少次救援,但对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县的那次救援记忆犹新。 2016年12月4日9时许,王东升接到求援信息: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县两人一车落入大河口水库冰窟中,其中一人逃生,另外一人下落不明,急需支援。 情况紧急,当地的一些救援单位不具备冰下打捞条件,距离最近的,具有比较丰富的冰下作业经验的,只有张家口蓝天救援队。王东升将信息转发给队员们,大家携带装备火速驰援。 “事发地点距离岸边有500米,一些设备无法使用,而遇难者在冰下12米处,搜救难度极大。”王东升回忆说。 低于零下20℃的寒冷天气,极为光滑的冰面,队员们的一次次滑倒站起、站起滑倒……讲述中,王东升满是对队员们的心疼。“潜到水下救人的队员上岸时,浑身湿透,手冻得弯都弯不了,我们跑过去抱住他们,用自己的身体给他们取暖。” “那是我们经历的最困难的一次救援。”打捞历经七个半小时,王东升和队员们终于圆满完成任务。 玉树、雅安、鲁甸地震救援;怀柔慕田峪山脉、蔚县小五台、赤城大海坨山寻人;赤城云州水库、赵川水塘、官厅水库打捞溺水人员……10年来,张家口蓝天救援队累计出动队员和志愿者15042人次,执行各类紧急救援213次。其中实施大型救援107次,解救遇险人员410余人,开展防减灾安全巡讲336场,社会大型活动安全保障227次。 把生的希望送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在灾难面前,王东升一路冲锋在前没有丝毫犹豫,然而对于家人,他心中却有太多愧疚。 鲁甸地震时,王东升瞒着家人带领9名队友赶赴灾区,然而在救援中通讯完全中断了。当第三天恢复信号的时候,王东升手机里的未接电话,家人的就有57个。 “你是不是又跑去救援啦!你要是有个三长两短,这个家就完了……”电话接通,那头传来老父亲带着哭腔的质问和年幼儿子“爸爸你快回来”的哭闹声。 那一刻这个钢铁般的汉子颤抖着蹲在墙角,嚎啕大哭。 “后悔过吗?”记者问。 “我认为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我不后悔。总不能眼睁睁看着鲜活的生命从身边消逝,我无法忍受。”王东升动情地说。 “曾经当过兵,永远是军人。无论身处何时何地,都得发扬军人能吃苦、能战斗、能忍耐的优良作风,做到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王东升说,用一技之长让父老乡亲多一份平安,多一份保障,就是他最大的奋斗目标。福地下花园 |
关键词:东升 王 的 一 救援 |